古稀老人初心不改 為民服務奉獻一生
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4日電 艾沙·吾守爾,男,維吾爾族,1947年10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鎮(zhèn)達西村村民。艾沙·吾守爾與“漢族兒子”郭宗俊的“父子情”受到各族群眾的拍手稱贊。有著49年黨齡的他自覺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看到村民有困難就搭把手,把群眾當親人看,把村民事當自家事來干。年過古稀的他主動加入到達西宣講小分隊,宣講黨的惠民政策,講述民族團結故事。艾沙·吾守爾無私奉獻、溫暖他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的初心情懷。
解難紓困,做樂善好施的“好爸爸”
1992年夏天,艾沙·吾守爾偶遇提著包袱在村里轉悠的郭宗俊,幾經攀談之后,艾沙得知郭宗俊只身一人從老家河南來到尉犁縣打工,以在建筑工地上當水泥小工維持生計,一天只能賺7塊錢,在尉犁縣不僅沒有一個可以投靠的親戚,而且連一處可以安身的住所都沒有,干一份活就抱著行李換一個住處。雖然素不相識,看著和自家兒子一般大,便招呼郭宗俊去家里吃飯,吃飽了再找活,還將家里一間空房讓其住下來作為一個落腳點。這一住就是3個年頭,郭宗俊不僅同艾沙夫婦結下了深深的情誼,還結交了許多維吾爾族兄弟和伙伴,在各族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下,郭宗俊也組建了自己的工程隊,生意越做越大,在達西村也定居落戶。
1999年的一天,艾沙的兒子因車禍不幸身亡。郭宗俊知道后,每天都去家里照顧和安慰艾沙夫婦,他說:“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兒子,你們就是我在新疆的父母”。一對維吾爾族老人同一對漢族夫婦的父子、母子情緣就這樣開始了。艾沙·吾守爾時常帶著老伴去同村的漢族兒子家串門,郭宗俊也會經常和妻子到爸爸家?guī)兔Ω杉覄?,一起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p>
服務社會,做無私奉獻的“好榜樣”
艾沙·吾守爾和郭宗俊是達西村民族團結的典型人物,他們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親,以實際行動搭起了民族團結的橋梁,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縣委和興平鎮(zhèn)黨委的關心支持下,艾沙·吾守爾主動把自家院子打造成了“同心小院”,同心小院占地面積260㎡,設立有民族團結示范墻、艾沙·吾守爾和郭宗俊的民族團結故事墻、“胡楊根”書屋和傳統(tǒng)文化長廊,從多角度展示了生動的民族團結故事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民族團結示范墻上貼滿了達西村開展民族團結活動的剪影;“胡楊根”書屋里擺放著艾沙·吾守爾老人親自寫的歌頌黨和祖國的詩歌以及五十六個民族的剪紙肖像;傳統(tǒng)文化長廊里重點介紹了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時刻提醒著大家要愛黨愛國?,F(xiàn)在已是興平鎮(zhèn)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和愛黨愛國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基層群眾開展宣傳宣講、文化服務活動的重要場地,已接納了來訪干部、群眾5千余人,充分發(fā)揮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的作用。
扎根群眾,做家喻戶曉的“宣講員”
“我們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qū),各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各個民族之間都是平等的,我們之間要平等交流、友好相處、互幫互學……”作為一名老黨員,艾沙·吾守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敢當重任,當好帶頭人,發(fā)揮宣講員作用,加強對廣大群眾的宣傳,提高全民的思想認識,他能夠用通俗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聲音送到群眾心坎兒上。他一直重視學習,認真學習黨的政策,了解元宵、端午、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堅持學習與思考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不斷為自己“充電”。同時,他虛心向科普館講解員請教,并前去參觀學習,掌握講解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宣講能力,做好村民眼中的宣講員。
如今,艾沙老人每天堅持看書、看報、看新聞,還拿起筆來寫詩,“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繼續(xù)學下去、寫下去、干下去,把民族團結搞好,把黨的故事講好,這樣我的生活才充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