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
分享到:

彭順龍:把一生獻給石油事業(yè)

分享到:

彭順龍:把一生獻給石油事業(yè)

2023-09-26 23:57:48 來源:中新網(wǎng)新疆

  彭順龍:把一生獻給石油事業(yè)

  口述:彭順龍 整理:熊曉麗 編審:申廣志

  顧問:王新明 郭仲軍 王連芳 楊建堂 余世慶

  尹文忠 蒲光勇 劉寶宏 丁仲貽 游紅娟

  彭順龍,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12月出生于廣東南海。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石油學院鉆采系鉆井專業(yè)。曾任獨山子礦務局鉆井處生產科技術員、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藝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師、采油工藝研究院總工程師。曾獲“自治區(qū)優(yōu)秀共產黨員”“自治區(qū)優(yōu)秀專家”“全國石油工業(yè)戰(zhàn)線勞動模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63年前的1957年,彭順龍從新中國第一所石油專業(yè)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畢業(yè)。畢業(yè)時刻,他回想起1956年的國慶節(jié),當游行隊伍抬著“1956年發(fā)現(xiàn)的大油田克拉瑪依”巨大模型走過天安門廣場時,人們那震耳欲聾的歡呼仿佛還在他耳邊響起。是的,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暗自下定決心。于是,當志愿分配表擺在自己眼前時,品學兼優(yōu)的他填上了——克拉瑪依。

  攻堅克難,分采工藝結碩果

  那時的克拉瑪依放眼望去是井架林立、紅旗招展,鉆機的轟鳴聲正喚醒著這一片亙古荒原。白天,彭順龍坐上解放牌大卡車,“漂大箱”到井隊上實習,跟老工人學習吊鉆桿、打大鉗、拉錨頭繩……夜晚,再跟車回駐地。至今,彭順龍都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個個夜晚,送班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油田道路上,時而逶迤蛇形,時而如一支利箭,與鉆塔上的燈、與天上的銀河相映生輝,那場面讓他久久不能忘懷。

  彭順龍在鉆井隊一干就是三年,和鉆工們吃住在一起,深深地體會到了鉆井工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他也從中尋找到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人生新坐標。

  1961年11月,彭順龍調入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廠,同年12月參與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組建的“三選組”,從事選擇性注水、選擇性采油、選擇性壓裂研究。

  彭順龍研究用井下油嘴調整層間壓差的單管分采工藝歷時最長、投入精力最多。為了開展這項研究,他常常住在生產一線——采油廠或廠內的注采聯(lián)合站。到現(xiàn)場后,和工人一起上井做試驗,用打撈車提下井、下油嘴,和工人一起扛油管、背鋼絲、爬井架。在實踐中,他不時閃現(xiàn)“靈感”,用于解決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看到關井時井口壓力只是緩慢上升,就想到如果迅速關閉井下油嘴則能測出其嘴前生產壓力,經(jīng)實踐獲得成功;見分采難度大,想到改為各層輪采,因而研制出活動式井口,用移動油管解決了兩層輪采的簡便換層問題。

  分采工藝的難點在于如何確定井下油嘴孔徑,彭順龍對此做了深入研究:先設定油、氣、水通過油嘴為分相流,經(jīng)過反復計算得出一組算式。實際驗證結果表明,對于井下油嘴,油嘴孔徑計算與實際誤差3%-8%;對于井口油嘴,油嘴孔徑計算與實際誤差在3%以內。井下油嘴孔徑選擇雖然得以初步解決,但60口分采井資料表明,分采后產量始終達不到兩層單產之和,而且出現(xiàn)產氣多、產油少的現(xiàn)象。

  為進一步探究原因,1973年8月,彭順龍與采油二廠薛連達用七中區(qū)7237上雙管分采井做雙管分采與模擬井下油嘴分采的對比試驗,獲得了用井下油嘴調整層間壓差的單管分采能達到兩層單采之和的結論。對這項分采工藝的深入研究和不斷探索,也養(yǎng)成了彭順龍在科研上追根究底、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 

  勇?lián)厝?,小井口工藝“挑大梁?/strong>

  1965年,為節(jié)省投入,新疆石油管理局打了1500余口小井眼井。為了提高生產量,局里給當時的工藝研究大隊下達了任務——開展小井眼井配套采油工藝技術研究,這個任務落到了彭順龍的身上。

  當時,油田用的井口主要是從上海購進,重近2噸、高近2米。用于小井眼井的井口,須縮小它的構件尺寸以降低它的重量和高度。彭順龍經(jīng)過反復核算,不斷摸索、試驗,很快在1966年試制出重約300公斤、高1.1米、工作壓力25兆帕的小井口。經(jīng)過完善并協(xié)助機械廠建立起試壓裝置及檢驗標準后,克拉瑪依機械廠成立了小井口車間,1969年小井口轉入定型并投入批量生產。

  隨后,他又與團隊人員一起將小井口發(fā)展為適用于常規(guī)井眼井、工作壓力25兆帕的小井口和雙油管井井口。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相繼研制出滿足油田需要的各種規(guī)格小井口。現(xiàn)在,克拉瑪依各油田在用井口中,90%以上用的都是彭順龍團隊自主研發(fā)生產的小井口。

  與小井口并駕齊驅研制的還有用于小井眼井的135型可洗井支柱封隔器。在彭順龍的帶領下,研發(fā)團隊將135型可洗井支柱封隔器發(fā)展為適用于各種大井眼井的共4個級別11種規(guī)格的可洗井支柱封隔器系列。這種封隔器在20世紀70年代用于分注就達1800余井次,成為應用最廣泛的一套井下工具。后來,被石油工業(yè)部定型為DXJ155型可洗井支柱封隔器系列,納入《油田用封隔器及井下工具手冊》及《采油技術手冊》中。

  開拓創(chuàng)新,稠油開采解難題

  “過去搞了10多年稠油開采技術研究,但沒有重大突破。如果我們這些人10到15年內再搞不出來,就愧對黨的培養(yǎng),愧對子孫后代。”面對稠油開采難題,彭順龍立下錚錚誓言。

  1983年11月,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九淺1井上侏羅紀齊古組噴出了烏黑的稠油,時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藝研究所副所長彭順龍便承擔起稠油工業(yè)化開采的重任,由他領銜主持了“六五”和“七五”兩個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克拉瑪依油田淺層稠油注蒸汽吞吐技術研究”和“克拉瑪依油田九區(qū)蒸汽驅開采技術研究”的攻關。

  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從室內到現(xiàn)場、地上到地下,組建了由地質油藏工程、鉆完井工藝、注汽采油工藝、地面集輸、井下測驗、經(jīng)濟效果評價和方案研究多“軍種”構成的技術“集團軍”。直接參加攻關的有局內外13個單位200多名技術人員和工人,國家投資近2000萬元,簡直就是一場“大決戰(zhàn)”。

  在稠油攻關中,彭順龍負責制定課題總體攻關規(guī)劃,起草外協(xié)合同,討論每個子課題的技術細節(jié),審核每一份設計圖紙。當時究竟加了多少天班,熬了多少個夜,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然而,身為副所長,他不得不兼顧繁重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這讓他深感矛盾和痛苦:如果不集中精力攻關稠油開采工藝技術,自己立下的誓言還能實現(xiàn)嗎?經(jīng)過反復權衡和深思熟慮,他決定辭去副所長職務。

  不久,油田工藝研究所少了一位副所長,卻多了一位心無旁騖、潛心研究石油開采技術的專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彭順龍的帶領下,工程技術人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跨越。1989年,稠油熱采技術奧秘被層層剝開,從吞吐到汽驅兩大課題共完成26個攻關專題,取得了39個研究成果。其中,有5項達到國際水平,有10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xiàn)了鉆完井、注汽、采油、監(jiān)測模擬四個方面的技術配套,形成了強大的生產力。運用這套技術開發(fā)的九區(qū),1990年稠油年產量已達143.5萬噸?!皽\層稠油注蒸汽吞吐工藝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六五”國家科技攻關先進獎?!翱死斠谰艆^(qū)蒸汽驅開采技術研究”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七五”科技進步獎。

  1991年,彭順龍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他說:“60多年來,我一刻也沒有忘記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恩師的教誨,以及‘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誓言,我要把一生奉獻給石油事業(yè)?!?/p>

  1995年12月,彭順龍退休了。可不久他又回到采油工藝研究院繼續(xù)從事采油工藝技術研究?!半m然到年齡退休了,但我不應該停下來,我還能繼續(xù)做很多事。”彭順龍說。

  于是,他繼續(xù)進行淺層稠油開發(fā)工藝技術研究、參與院里的技術方案研討、給年輕人提供技術咨詢、為專業(yè)期刊撰寫文章……每天早晨,他都會步行到研究院,風雨無阻。

  1996年,彭順龍被聘為《新疆石油科技》主編。

  2019年6月18日,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科學技術大會。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彭順龍的新書《克拉瑪依淺層稠油熱采工藝》發(fā)布環(huán)節(jié)受到了參會人員的高度關注。當時,84歲高齡的彭順龍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上主席臺,在眾多工程技術人員的注視下分享了他的“技術人生”。

【編輯:孫亭文】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術支持:0991-8557237  新聞熱線: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