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葫蘆大家族”,新疆兵團83歲老人為何癡迷烙畫?
中新網(wǎng)烏魯木齊12月8日電(史玉江 黃麗梅)一支電烙筆在一個葫蘆上輕輕移動,留下一道道棕色的畫痕。片刻,一幅構圖完整、富有層次感的焦糖色山水畫逐漸顯現(xiàn)……
走進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下稱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三十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二樓的書畫室,就如同走進“葫蘆仙堡”。各具形態(tài)、色彩鮮艷的葫蘆映入記者眼簾,有鏤空的、彩繪的。。。。。。小至0.02米、大到近乎1米的葫蘆,經(jīng)潘耀先的妙手成了栩栩如生的手工藝品。
葫蘆烙畫也稱燙畫、火筆畫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相傳起源于漢代,后失傳,清朝隨又興起。早期的烙畫以小件飾品為主,隨著年代的更新和歷代藝人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現(xiàn)已發(fā)展到用電烙筆烙制不同作品。
“這些葫蘆是我的寶貝,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它們,什么煩惱都忘了。”83歲的潘耀先如是說。
在夫子廟對葫蘆烙畫“一見鐘情”
何以對葫蘆烙畫情有獨鐘?這要從潘耀先大學畢業(yè)后去夫子廟說起,老人至今記憶猶新。
“我和同學到南京去玩,在夫子廟見到一個老藝人就是用烙鐵烙畫。那時候不是電烙鐵,把鐵棍放在火上燒,燒燙了就烙身邊的葫蘆,這個涼了換另一個鐵棍?!弊杂紫矏蹠ā⒗L畫的潘耀先回憶,“那些葫蘆烙畫精美無比,非常吸引我,當時就想著一定要學會它?!?/p>
1987年,潘耀先從上海到新疆支邊,輾轉到三十團中學任教。那些年,團場沒有專門的畫紙,他就畫在草稿紙上;沒有專門的烙畫機器,他就用鋼鐵代替;沒有葫蘆,他找來與葫蘆材質相當?shù)哪景寰毩暋?/p>
“當時會這個技藝的人很少,也沒有教材學,靠自己搗鼓?!迸艘劝滋烀τ诮虒W,只能在晚上和節(jié)假日學習烙畫。
“當時只是覺得葫蘆烙畫好玩,后來越畫越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迸艘日f,這緣于葫蘆烙畫的無窮魅力。
自家院落種“原料”樂在其中
那時候沒有葫蘆買,潘耀先就把自家的菜地、院子都用來種葫蘆?!啊说囟挤N葫蘆藤了,家里還吃什么呀?‘家人還為此埋怨我?!?/p>
為得到形狀滿意的葫蘆,播種、育苗、搭架,潘耀先都親力親為,耐心等待葫蘆開花結果?!懊抗我淮物L,我心里也跟著緊張,生怕花朵被吹落,影響一年的葫蘆數(shù)量?!迸艘雀嬖V記者。
天然生長中的葫蘆形態(tài)各異,潘耀先還會對一些生長中的葫蘆用布條塑形,每個都不浪費。
晚上坐在臺燈下,潘耀先盯著葫蘆眼都不眨,時間長了眼睛酸痛難忍,他就用熱毛巾擦幾下,然后繼續(xù)烙?!澳菚r候腦子全是葫蘆,有時半夜突然來了靈感就起來拿著葫蘆畫?!?/p>
“親朋好友特別喜歡我的作品,這給了我很大信心。”潘耀先說,他決定退休后一心一意鉆研葫蘆烙畫藝術。
記者注意到,潘耀先的手上有許多傷疤,指尖有一層厚厚的老繭。由于長期坐著,老人的腿腳逐步在僵化。“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在藝術的殿堂里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p>
潘耀先稱,天然形態(tài)的葫蘆經(jīng)過去皮、選材、構思、起稿、烙畫等工序,才能得到一個藝術成品?!捌渲幸灿胁簧俦坏窨虊牡臍埓纹罚磕曜援a(chǎn)的幾十個葫蘆中只有10來個最終成藝術品?!?/p>
“烙畫講究‘細致入微’,鉛筆勾出輪廓,電烙鐵再游筆燙烙?!迸艘冉榻B,尖頭,勾畫粗細不一的線條;扁片,用以渲染不同的底色。所有的呈現(xiàn),全憑手中一股巧勁,這門技藝還要有一定的書法繪畫基礎。
退休后繪就“葫蘆大家族”
退休后,潘耀先每日把自己關在十幾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潛心創(chuàng)作,鉆研技巧。他笑稱,制作葫蘆烙畫能讓自己心態(tài)平和。
“小葫蘆追求巧勁,大葫蘆則追求整體。每一筆勾勒回轉,每一筆起承轉合,都是創(chuàng)作中的難題?!迸艘韧ㄟ^幾十年的練習,何時展現(xiàn)豪放,何時體現(xiàn)婉約,已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如今,潘耀先還在該團免費開班授課,為喜愛烙畫藝術的孩子們講解制作方法和技巧,毫無保留地分享制作經(jīng)驗?!拔覛q數(shù)越來越大,不知道還能畫幾年,能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比收費更有意義?!泵鎸|疑聲,老人對記者說。
“學習烙畫不僅能體驗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還能真切感受非遺之美。而且,兵團歷史底蘊厚重,與烙畫這種藝術形式產(chǎn)生靈魂碰撞。”潘耀先說。
從1987年起,潘耀先創(chuàng)作的葫蘆藝術作品有300余件。他的葫蘆烙畫還被列入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
與葫蘆烙畫結緣40余載,潘耀先那份熱愛自始至終未變。近幾年,他還鉆研葫蘆雕刻、彩繪等新的創(chuàng)作技藝,讓他的“葫蘆大家族”豐富多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