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樹芳:通訊戰(zhàn)線當先鋒
口述:田為民 整理、編審:申廣志
顧問:王新明 郭仲軍 王連芳 楊建堂 余世慶
尹文忠 蒲光勇 劉寶宏 丁仲貽
田樹芳,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4月出生于山東高密。1960年2月從部隊轉業(yè),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水電廠電話站當電訊工。曾任南疆庫車石油指揮部總機室副主任,南疆勘探開發(fā)公司通訊站副站長、指導員,后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通訊公司調度室工作。1964年被評為“自治區(qū)五好職工”。
服從安排,吃苦耐勞
I960年2月,田樹芳從濟南軍區(qū)轉業(yè),脫下戎裝換工裝,一路艱辛地來到克拉瑪依。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克拉瑪依油田電話站僅有一百多門電話,歸屬新疆石油管理局下設的水電廠管理。田樹芳由于專業(yè)對口,被分配到急需維修技術人員的電話站。那時,鉆井生產是克拉瑪依油田的“重頭戲”,電話站在鉆井處設立了總機。田樹芳又被派到鉆井處總機,負責通訊線路管理維修。
鉆井前線的總機室設在拉著簾子、一分為二的男女宿舍的帳篷中。田樹芳的通訊生涯就是從那頂簡陋的帳篷開始的。
鉆井生產主要集中在白堿灘地區(qū),因為線路設施不到位,很多電話線布在地面上,鉆井隊搬家時,極易遭到破壞。電話線一斷,負責線路維修的田樹芳便立即身背電話線圈,沿著電話線路走向,一米一米、一截一截地查找斷點,直到前線通往克拉瑪依的線路恢復暢通。
1961年冬,克拉瑪依的雪一場接一場。有一次,天空又下起鵝毛大雪,八一注水站電話線路出現故障。接到通知,田樹芳踏著積雪,一段一段地排查。線路埋在雪層下,要把積雪撥開才能找到。大雪漫過腳上的大頭鞋,灌進鞋內,濕冷難耐。可他顧不上濕冷,找到雪層下的電話線,然后拎在手中,順著線路一點一點前行。最終,在兩公里外找到了斷線點。接通了電話線,電話暢通了,他才放心地踏雪打道回府。回到宿舍,大頭鞋內積滿了雪水,他的雙腳被凍傷,失去了知覺。待緩過來之后,腫得像發(fā)面饅頭,難以行走。在大家勸阻下,他不得不去醫(yī)院,上藥包扎,十幾天后才得以痊愈。像這樣雪天搶修電話線的事,田樹芳經歷過多次。
恪盡職守,不負重任
1963年,田樹芳調回市區(qū)工作。這時,水電廠已經撤銷,電話站歸屬新疆石油管理局辦公室管理,局辦下設通訊科。電話站分為有線、無線兩種類別。田樹芳仍然從事有線電話維修。
不久,一場十級大風襲擊了克拉瑪依,給油田帶來災難性的損失。大風過后,一百多部電話的線路被刮斷,局機關各部門的通訊聯絡陷入癱瘓狀態(tài)。
通訊線路中斷就是命令!為了盡快暢通線路,保證局機關與基層生產單位的聯系,田樹芳聞令而動,他立即身背腳扣和手搖電話,趕赴線路搶修第一線。
當時,克拉瑪依巿區(qū)的電話線大都架設在動力線的電線桿上,蜘蛛網一般。有的線路從房頂穿過,沒有任何固定設施,大風中極易受損。田樹芳憑借當年在部隊練就的爬高上低的矯健身手,穿著腳扣,手持手搖電話,從一根電線桿上下來,又攀上另一根電線桿。從一座房頂上下來,又登上另一座房頂。僅用三天時間,就暢通了被大風刮斷的一百多部電話的線路。
電話站的總機電源靠12個電瓶充電。充電前,要在電瓶內加入適當的稀硫酸。稀硫酸和鹽酸顏色相同,很容易混淆,而一旦混裝,電瓶將被燒損。之前,負責充電的職工就是錯將稀鹽酸加入電瓶,導致12個電瓶全部報廢。田樹芳接手后,他白天負責維修總機、線路檢修,晚上給電瓶充電。一人承擔了三個人的工作,但他毫無怨言。
每月一次的電話會議,是遠在北京的石油工業(yè)部領導聽取全國各大油田的工作匯報,傳達石油工業(yè)部黨組有關文件,以及部署一定時間段內重點工作的重要會議,不能出現絲毫差池。為了保證石油工業(yè)部電話會議線路通暢,每次會議前兩天,田樹芳便進入緊張的臨戰(zhàn)狀態(tài)。他悉心檢查電話線路,并與有關人員配合,將擴音設備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電話會議召開期間,他靜靜地守候在會場,以應對隨時出現的線路意外。
由于他的一絲不茍,事前有備,新疆石油管理局六十年代召開的每月一次的電話會議從沒出現過斷線、斷音事故。為此,時任局長秦峰在有關會議上對電話站的工作提出了表揚。
克拉瑪依的通訊事業(yè)隨著油田發(fā)展而發(fā)展。進入1964年,交換機電話已達近千部。作為維修技術人員,田樹芳沒有星期天,越是節(jié)假日越忙,他便吃住在站上。總機出現問題,他第一時間檢修;線路發(fā)生故障,他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
勇擔使命,奉獻南疆
1966年9月,田樹芳接到了前往庫車支援油田通訊網絡建設、組建庫車電話站的命令。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打點行裝,帶著妻子和三歲的大女兒,抱著襁褓中四個月的小女兒,與調往庫車的同事一起,乘坐一輛拉運油田物資的解放牌卡車,經過五天長途跋涉,到達了目的地。
當時,庫車油田只有一部小總機。為了適應生產需要,管理局決定將50門電話擴展到150門。時間緊、任務重,一下車,田樹芳就投入到緊張的電纜架設工作中。
一部電話需要一對電纜連線。150門電話意味著要將300條電纜線埋進80公分以下的地層中。這對田樹芳來說,又是一次嚴峻挑戰(zhàn)。他迎難而上,與當地駐防部隊取得聯系,求得支持,組織人力開挖、布線,150門電話擴展任務如期完成。
轉眼間,田樹芳在庫車工作了8年。1974年,他被任命為庫車電話站副站長。
1977年5月17日,位于昆侖山下葉城縣西河堡的“柯1井”發(fā)生強烈井噴。幾經考察,新疆石油管理局決定建設“柯克亞煉油廠”,并在澤普地區(qū)建立油田勘探開發(fā)指揮部。
一座煉油廠、一個指揮部,都需要通訊網絡建設。這項建設任務又落在田樹芳的肩上。他責無旁貸地接受了任務,并艱難地從零起步,踏勘線路,制定方案,組織人員挖坑、架桿、布線,克服了惡劣氣候、后勤保障困難,歷經兩年艱苦努力,相繼完成了柯克亞煉油廠、柯克亞至澤普油田勘探指揮部600門電話機的通訊網絡建設,為石油工業(yè)支援南疆三地州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79年,田樹芳被任命為隸屬塔西南油田調度室管理的電話站指導員。
1987年,國家通訊事業(yè)進入轉型時期,通訊網絡建設進入了現代化程控時代,交換機實現了人工撥號,城市電纜線、長途光纜全部埋入80公分至1米以下的地層。田樹芳所在的澤普油田也進入了電話光纜時代。這是一項大工程!為了趕上時代的步伐,他進行調研,并上請下達,組織施工,將所在地區(qū)所有架在電線桿上的明線全部埋進了地下。
田樹芳把20年的生命時光都獻給了南疆。他的足跡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的角角落落、山山水水間穿行。經他手架設的電纜線之長,可繞南疆版圖兩周半。
1987年,準噶爾東部油田開始了千軍萬馬如卷席的勘探開發(fā)大會戰(zhàn),田樹芳受命調往東部油田進行通訊網絡建設。經與時任領導多次交流溝通,他堅持使用現代化通訊電纜的觀點被采納。最終,讓東部油田的通訊事業(yè)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來全面進入程控時代打下了基礎。
1988年,田樹芳因工作需要調回克拉瑪依,安排到通訊公司調度室,負責全市電纜維修工作。那一年,新成立不久的重油開發(fā)公司急需將通訊網絡延伸到九區(qū)。為了節(jié)約資金,設計圖紙依舊采用老的電話線路。田樹芳深知,已經進入程控電話時代,采用老電話線維修起來困難不說,也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他建議修改設計,全線使用光纜。后來,有關部門采納了他的意見,修改了方案,將光纜通到了九區(qū)。
作為克拉瑪依油田第一代通訊人,田樹芳經歷了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年代,為油田的通訊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自治區(qū)五好職工”。